浓雾下搜索救援、暗夜边防巡检、浑浊水下作业、暴雨中行车——传统光学感知技术在上述极端场景中常常面临成像距离衰减、目标识别率降低等感知难题。针对这一技术瓶颈,中科摇橹船自主研发的可视化激光雷达相机,通过纳秒脉冲照明与皮秒时间控制技术 ,打破技术封锁,实现国产替代关键技术突破。

如图,密闭实验室内烟雾场景下,可视化激光雷达相机穿透浓烟,清晰捕捉到三米外人形目标轮廓。
没有进口标签
100%“中国眼”
这款专为极端环境下成像
设计的可视化激光雷达相机
在浓烟、浑浊水域等
严苛条件下
已完成
上百次“极限挑战”

可视化激光雷达相机之所以能够穿透浓烟、大雾、暴雨等极端场景清晰成像,“解题思路”在于其对光的极致掌控。

当普通成像技术遇到强散射光环境,就像在暴风雪中打开手电筒,光线被完全散射。可视化激光雷达成像技术则通过“光切片”原理,利用皮秒级的超快“光门”,准确地“切割”出所需距离上的光信号,主动过滤非目标距离上产生的散射光和背景光。即使在传统光学手段失效的浓烟、沙尘、深水环境下,依然可以获得清晰、稳定的目标图像,且成像的点云密度比传统激光雷达提高了两个数量级。

相机研发过程中,面对国外在皮秒(PS)级时间同步控制和单光子级信号倍增等核心技术及器件上的封锁,公司研发团队另辟蹊径,重构了相机的物理架构,最终自主研发出一套完整的单光子级高时间分辨的动态成像系统。系统从光子探测、信号处理到高精度时序控制,实现了设计、制造、应用全环节100%自主可控。
这项诞生于实验室的“硬科技”,不仅绕开技术封锁,实现国产替代,更开创了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激光成像技术路线。
可视化激光雷达相机作为新一代光电感知装备,目前主要推出LRC-1000(陆地型)和LRC-20(水下型)两大核心型号。

▲LRC-1000(陆地型)

▲LRC-20(水下型)
通过创新的激光可视化成像技术,该系列产品在数十个关键领域具备重要应用价值,成为守护国计民生的“新质生产力”。

▲极端天气监测:LRC-1000型相机有效探测距离1000米,主要用于陆地场景(如桥梁、大坝监测)。相机可穿透雨雾、烟尘,超远距观测距离达10千米以上(传统系统极限仅2千米)。

▲地灾预警:配合自研的“地灾大模型”,在峡谷、桥梁区域实时捕捉1000米以内的结构形变,提前预警山体位移,降低生命财产损失。

▲港口安防:突破雨雾、暗光干扰,能够在1000米范围内清晰识别船只、人员动态,在3-10千米内识别坦克、步战车等目标。

▲深海探测:LRC-20型相机在浑浊水域中成像距离为普通技术的5-6倍,是海洋探索的一把“利器”。

▲水下防御:可实现20-200米浑浊水域高清成像,单光子级灵敏度追踪珍稀鱼类,解决传统渔具惊扰生态问题。
从军事到民生,可视化激光雷达LRC系列以硬科技诠释了"新质生产力"的深刻内涵。这项创新成果,不仅填补了极端环境光学感知领域的技术空白,更在军事防卫、民生安全等重大领域构筑起“看得清、辨得准、守得住”的科技防线。